2024年北京教育系统育人榜样(先锋):张远

时间:2025-04-29浏览:10

教育育人先锋


张远教授从事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26年,一直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一线教学任务。自20204月以来,她承担了媒体融合与传播国重实验室副主任的职责。她始终把诚恳做人、认真做事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和拼搏精神、奉献精神;她热爱学生,团结同事,带领多个科研团队的师生进行科研攻关,尽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丹心献国,救时应仗出群才

媒体融合与传播国重实验室是回应党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全媒体体系建设的重大需求而成立的,依托中国传媒大学建设的媒体科技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张远教授作为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专职副主任,协助实验室主任组织和协调实验室的科研工作,组织制定具体的建设计划,落实计划的实施,维护国重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她努力学习新岗位的职责要求,对待工作积极主动,全力付出。为了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张远老师加强与国重实验室副主任岗位职责相关的业务学习,拓宽传播学、艺术学等知识领域,自学了传播学理论知识,查阅大量计算传播学文献,撰写计算传播学领域综述,并与相关学科领域的师生交流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她组织和领导多个交叉学科的科研团队聚焦于信息传播中的计算问题,覆盖媒体融合和国际传播领域的多个重要命题和技术攻关,开展有组织科研,在科研工作中加大力度培养高水平的青年拔尖人才,陆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短视频情感分析和群体情绪传播测量方法获得全国大数据与社会计算学术会议最受欢迎论文奖,所实现的群体情感分析系统应用于国家某部委,与广电总局规划院合作的短视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即将推广应用。国际传播认知效果评价方法研究神经信号能否预测受众和内容的传播效果,为国际传播效果评价提供了新的实验范式,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做出了重要贡献。大模型驱动的认知智能体构建及价值观测评面向新闻传播、政治传播、国际传播、国家治理等领域,实现从已知事件归纳分析迈向对未知事件的预测推演,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倚剑高台,天工人巧日争新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能够站在本学科发展的前沿领域,在科研中探索,不断充实自我。站得高才望得远,才能把要讲授的内容深入浅出地讲授给学生。张远老师一直坚持高水平研究,从教以来她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认可,获得202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青年科技奖、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奖一等奖等。学术界的多次引用,工业界系统设计中对研究成果的采纳都说明了做深入的研究是有价值的。这些成果同时也融入到对研究生的指导和本科生的教学中。

张远老师指导学生在国际和国内自适应流媒体、模式识别、视频编码等领域的重要学术竞赛中多次获得前3名的优异成绩(ACM Multimedia Grand Challenge20192名,AITrans智能网络技术挑战赛20202名,CVPR DocVQA Challenge 20203名,ICME Grand Challenge-Encoding in the Dark 20202名,ACM MMSys Grand Challenge on Bandwidth Estimation for Real-Time Communication20212名,ACM Multimedia Grand Challenge:Short Video Streaming 2022 3名,ACM MMSys 2024全景视频传输挑战赛第2名)。指导本科生获得第7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硕博士毕业生在字节跳动、腾讯、联想、微软亚洲研究院、Zoom等国内外头部公司和研究机构任职,工作业绩优异。张远老师指导的大学生创新计划取得了历次全优的佳绩。她还指导大一和大二学生的科研兴趣小组,为同学们创新创业打好基础。她倾心指导的学生里,走出了黄油相机的CTO郭远航、投身虚拟现实创业大潮的罗子元、本科毕业即申请到密歇根大学直博的龚思雪…学生们觉得技术的研究和实现并没有那么高不可攀。只要够努力不浮躁,都能够达到目标。


殚精竭虑,精彩源自思辨中

大学教师所面对的是一群带有中小学及家庭教育深刻烙印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模式差别很大。张远老师经过长期观察,对学生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划分,并总结其各自的学习模式。例如,“被动接受者”会像复读机一样把教师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无法对课程内容进行评价,也不能够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但最高层次的“独立认知者”能将所接触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加以运用,在思维过程中可以进行自我纠正。

不同层次的学生会将其自身的思维模式带入课堂,从而影响他们对于知识的构建过程。因此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于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模式,从而考虑如何刺激学生建立新的思维模式,进行“深度”学习(即自然地构筑自身的理解力以掌握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张远老师花费大量时间,根据解决问题过程中应用的分析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设计能够帮助学生通过过程进行推论的问题链,旨在令他们明白问题的实质。问题链设计的目标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逐步改变他们对于知识的构建过程。“被动接受者”往往不能区分相关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因此应该引导他们做非常清晰的思考:关键的事实(或定理)是什么?关键的结论有哪些?而对于“独立认知者”,就为他们提供外延性资料,让他们到更广阔的空间去思考问题。

每一届学生各有特点,在一个100人左右的课堂里可能存在着各种层次的学生,因此如何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综合应用上述不同的方法对教师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张远老师给每一届学生上课时都会仔细观察,随时调整问题链,全方位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们对张远老师的课堂给出了高度评价。


知微见著,于细微处见真情

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在张远老师的眼里,一“生”一世界,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动的个体。教书育人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的,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这些细节体现在:一个赞赏的眼神,会激发学生的斗志;而一句急躁的话,会推走本打算倾心相谈的学生。张远老师一直坚持自己批改作业和实验报告。她的考虑是:大班教学很多时候不能顾及到每一个人。而批改作业和实验报告的过程可以扩展为一对一交流的平台。她在作业上或点赞称好,或给出进一步改进的提示,或进行直白的批评。和学生就人生观、未来发展方向的讨论,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一行行红字,一次次谈话,牵起了师生之间深深的感情。她的学生中返校率很高,经常有毕业多年的学生回来看望,感谢老师影响了他们的人生。


得养兹长,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十余年的潜心教学结出了累累硕果,张远老师被评选为传媒大学2013年度校级教学名师。她一直带领课程组的老师集体备课,互相听课。整个信息论课程组受到学生的高度评价。同学们一致认为:信息论课程老师认真负责,教学水平高。她加入了理工学部督导组,用自己的教学心得帮助更多的年轻教师尽快成长。她定期听课,分析老师的教学特点,帮助她们提炼教学逻辑,指点教学方法。在她的指导下,几名年轻老师接连获得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第一名的佳绩。更多的老师从中受益,大家在一起互相学习教学方法,形成了良好向上的氛围。

26年前学生口中的“远姐”到现在的“远妈”,出身教师世家的张远老师深深热爱教学工作,将之视为终身奋斗的事业,获得了学生的爱戴。她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教师的崇高理想:传道、授业、解惑,并以此为人生的乐趣而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