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教育系统育人榜样(先锋):王雷

发布者:工会发布时间:2025-04-29浏览次数:11

教育育人先锋

  王雷,男,生于 1978 年 7 月,籍贯甘肃,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现任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

  近五年来,王雷于 2021 年 9 月获北京市教委高校青年教学名师称号;2022 年 12 月荣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第四届动漫奖最佳动漫作品奖;2020 年 5 月获得国家广电总局优秀国产动画编剧奖励。未担任区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代会代表或委员等社会职务。



作为一名动画教育者和动画艺术家,他想用自己的奋斗和创造,唤醒年轻人的创新热情,激励他们也成为优秀的动画艺术家。他用自己的努力,成为动画艺术之林里,一棵摇动着其他树的树。   

——题记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在艺术教育这个领域里,这个诗意的比喻尤其贴切。艺术创造力并不能只是通过言传,必须要求身教。在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动画专业的同学们就有一位既是导演又是教师的老师。

王雷师从于美国著名的动画研究学者John Lent教授取得博士学位,十六年来,他凭着共产党员对教育的责任感,默默在教学一线努力工作,获得了北京市教委青年教学名师的荣誉,同时他导演的动画作品也获得了“中国动漫最高奖”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最佳动漫作品奖,先后五次获得国家广电总局的优秀国产电视动画的荣誉,他本人也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优秀国产动画编剧,作品在全世界100多个动画节展中入围和获奖。

这些荣誉,见证了王雷16年来坚持的创作引领教学的理念。

去努力摇动另一棵树

作为一名动画专业的教师,任教16年来王雷一直坚持着创作和教学相长的理念。对他影响至深的是迪士尼公司创始人、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动画专业所在的加州艺术学院的创始人之一沃特迪士尼的一句名言:“我认为我自己就像是一只小蜜蜂。我从动画工作室的一个区域飞到另一个区域,搜集花粉,激励每个人。”王雷也认为,无论作为动画艺术家还是动画教育者,他应该成为这样的一位年轻创作人的激励者。

在教学中,王雷注重“教学创作化、课堂现场化”的理念。他将业界一线的技术流程、创作理念带入课堂,带领学生通过创作练习,深刻理解动画的基本原理。通过这种方式,他注重将学生培养成艺术家而不是操作员,引领他们以创作的角度看待动画。在课堂上,他会设置一些创作中可能实际遇到的问题,然后把自己遇到过的困难、克服这些困难的路径分享给同学。他也会鼓励同学们学会从创作中逆推的思维,通过思考怎样做出更好的作品来激发学习热情,将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的探索。

在他的带领下,同学们的创作结出了累累硕果。讲述传统舞狮杂技中的三维动画短片《抢狮头》荣获东京国际动画节评委会大奖,充满哲理的二维动画短片《欲望门》斩获印度FICCI-BAF动画大奖……一部部在国际上赢得声誉的学生作品,见证了王雷教学理念的成功。

在担任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副院长期间,他也曾多次主办各类动画节展、论坛,将一线的国内外优秀创作者带到学生身边。他经常告诉同学们要胸怀世界,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但也要有站在舞台中央的担当,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十多年来,王雷带领的学生团队在全世界动画节展中入围获奖近百次,他担任本科毕设导师、研究生导师的学生里,有多人已成为中国一线的动画编剧、导演和制片人,成为中国动画的新生代中坚力量。

也正是出于教学和创作相长的理念,王雷本人也是一位勤奋的动画导演和编剧。他认为只有教师本人是一位创作不辍的艺术工作者,才可能将真正来自创作一线的切身感受传递给学生。同时他也把教学当成鼓励自己不断掌握新知、探索新领域的方式,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想法,获取新的灵感创意。

教学之余,王雷的创作也结出硕果。他担任导演、编剧的系列动画《毛毛镇》5次被国家广电总局评选优秀国产动画片,并获得了“中国动漫最高奖”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第四届动漫奖。由王雷担任导演、编剧的动画系列片《怪奇的虫洞》,荣获纽约动画电影节最佳电视动画片奖,入围加拿大渥太华国际动画节。2022年,由王雷担任导演、编剧的动画系列片《云中居三子》即将上线,该片先导短片曾在全球24个国家的38个电影节中入围和获奖。近年来,王雷担任导演、编剧和制片人的动画作品,在国内外入围了90多个节展,获得了20多个国际奖项。

做一棵屹立的大树

创作和教学交织的忙忙碌碌,让王雷沉浸其中。但是几年前突如其来的一场疾病,却彻底打断了他的日常轨迹。

2018年,38岁的王雷在一次体检中意外发现罹患恶性肿瘤,所幸仍在早期阶段,但还是需要进行手术、放化疗的治疗。他的生活仿佛在一夜之间失去了重心。长期的治疗让他痛苦疲惫不堪,也一度对自己的事业产生了放弃的念头。然而即便在病床上,最让他割舍不下的,还是那些和他一起做动画的学生们。

面对生活的挑战,教成为王雷重拾生活平衡的基点忍受着化疗、放疗带来的副作用,他在手术后短短几个月后就回到了讲台虽然忍受着身体上的苦痛,但他发现和学生们在一起,沉浸在动画创作中,病痛似乎就被短暂地忘掉了。在他热爱的教学和创作中,他重新找到了信心,也找到了快乐。

然而横亘在他面前的还有很多挑战。一次4小时的专业课,对以前的他来说是挥洒自如的舞台,但生病后却如同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在眩晕和疲惫中,他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和共产党员的初心,没有忘记他对学生的责任,也没有忘记他热爱的动画。

为了避免手术后的肠胃不适,他在上课前尽量少吃固体食物。为了克服授课时间过长体力的下降积极采用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事先录制教学视频结合进行讲解。寒冷的冬天,因化疗药引起末梢神经麻痹手指颤抖无法进行教学演示,他就设法设计授课中的交互环节来解决问题。

近三年的漫长治疗过程中,王雷经历了多次手术和各种治疗。这期间他仍然讲授了8门专业课,共计368课时,同时也指导了多部学生作品的创作。在这个过程中,他选择没有将自己的病情告诉任何学生。因为王雷觉得既然站在讲台上,就要把最好的状态带给学生,而不是以疾病为借口去打折扣。他想等到战胜病魔的那天再把这个消息告诉自己的学生们。治疗结束后,王雷每年的专业课课时量恢复到了200课时,同时也指导了几十位研究生、本科毕业生,自己也创作出多部在国内外获奖的动画作品。

经过疾病的挑战,王雷更加懂得了这句话的涵义。“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并不是每一棵树都有能力推动别的树,并不是每一朵云都有能力推动另一朵云。只有自己是一棵禁得住风雨、坚毅不屈的大树,才能影响一片树林。他明白,一定要以共产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咬定青山不放松,在专业上孜孜不倦,在教学上执着追求,深深扎根于教育这片热土,用自己的专注和努力去影响身边的年轻人,让他们也早日成为一棵又一棵迎着风雨挺立的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