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专题会议

发布者:工会发布时间:2011-06-16浏览次数:458

 
 
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2009年专题会议
 
 
   
 
 
 
 
 
 
 
 
 
 
 
 
 
中国传媒大学工会
2009717
 
 
 
 
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2009年专题会议
 
 
 
 
   
 
一、会
专题教代会日程安排---------------------------------------------------
 
二、会
大会决议-----------------------------------------------------------------
领导讲话---------------------------------------------------------------------------
 
三、大
预备会主持词---------------------------------------------------------------------
第一次全体会议主持词-----------------------------------------------------------
主席团会议主持词----------------------------------------------------------------
第二次全体会议主持词----------------------------------------------------------
 
四、附件
预备会开场词------------------------------------------------------------------
各代表团意见记录整理-------------------------------------------------------
 
 
 
 
 

中传党办字〔2009〕28号
关于召开专题教代会的通知
 
各代表团、各位代表:
     经学校党委研究决定,我校将召开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教代会2009年专题会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时间:2009年7月17日(星期五)1330——18∶
30。请各位代表13∶20前入场完毕,13∶25召开预备会议。
二、    地点:综合实验楼400人报告厅
三、会议议题:审议《中国传媒大学职工内部收入分配调整方案(讨论稿)》
四、出席人员:全体正式代表、列席人员
请各位代表提前安排好工作及个人事务,准时参加会议。
会议文件已提前下发,开会时自带。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会议,请提前向秘书处(校工会)请假。
联系电话:9318、3565
 
附件:1.各代表团名单
      2.列席人员名单
      3.各代表团讨论地点
 
                      中国传媒大学教代会执委会
             2009年7月13
 
 
 
 
 
 
 
 
主题词:教代会 分配制度 通知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    2009年7月13印发
 
 
附件1:
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教代会
2009年专题会议代表分团名单
第一代表团: 共31
团长:薛永斌      副团长: 刘守训
袁 军
于 利
张 海
刘春梅(女,满)
孟昭德
王 晖
张育华(女)
车 晴
胡智锋
张莉莉(女)
李晓华
张洪生
薛永斌
刘鹏楼
赵 怡(女)
赵新中
裴 鸣
许学峰
刘守训
曾原纪
卜希霆(满)
许存良
夏 丹(女)
刘广玲(女)
高作志
林 林
孙 靖 (女)
杜进成
杨旭东
李 峰
范 周
 
 
 
 
第二代表团: 共19
团长:房       副团长:周靖波
胡正荣
吴延熊 
于 杰(女)
张根兴
屈善孝
黄 勇
卢 晋
周靖波
毛  欢(女)
赵子建
王大中
乔培基  
宋立欣(女)
房 颖(女)
薛玉田
李俊梅(女)
刘立新(女)
张 润
焦方立(女)
 
第三代表团: 共16
团长:刘      副团长:王晓红
苏志武
高晓虹(女) 
雷跃捷
胡 芳(女)
陈作平
何苏六
王晓红(女)
功 敬
张晓红(女)
秦瑜明
丰纯高
刘 灵
冯丙奇
刘英华
张国珍(女)
逄增玉
 
 
 
 
第四代表团 共17
团长:白岚玲     副团长:何 
李焕生(女)
刘利群(女) 
杨秀文(女)
李 众
梁 岩
刘笑盈
何 兰(女,满)
盖莲香(女)
严 玲(女)
耿 芳(女)
丁维莉(女)
丁硕瑞(女)
马建丽(女,回)
张 晶
张鸿声
白岚玲(女)
闫佩英(女)
 
 
 
第五代表团:  共19
团长:伍建阳     副团长:金北平
李培元 
李兴国(满) 
伍建阳
毕根辉
蓝 旭
李 伟
周 涌
张歌东
关 玲(女,满)
刘书亮
曾遂今
马建中
赵宁宇 
由继业  
金北平
翁 佳(女)
李 昕(女,回)
栾洪金(女)
涂中文
 
 
第六代表团: 共22
团长:高慧燃     副团长:贾秀清
田维义 
吕学武   
高慧燃(女)
张晓峰
毛明华(女)
齐向梅(女)
杨 勉
张桂珍(女)
廖祥忠
叶 菁(女)
贾秀清(女)
李停战(女)
费广正
王 雷
李怀亮
吴玉莲(女,
蒙古族)
董克柱
梁郑丽(女)
寇德广
唐自新
王 越(女)
倪学礼(蒙古族)
 
 
 
 
第七代表团: 共21
团长:刘剑波     副团长:杨占昕
高福安    
吕 锐 
刘剑波
李增瑞
蒋 伟
马丽华(女)
许信玉(女,
朝鲜族)
杨 成(回)
张友诚
孟 放(女)
姜秀华(女)
骆新全
郭娅莉(女)
李 军
张 霞(女)
池振明
王永滨
赵建丰(女)
杨占昕
周世正
金立标(回)
 
 
 
 
第八代表团: 共21
团长:徐宝泉     副团长:马少刚
丁俊杰 
徐宝泉 
周 哲
许秋生
冯建洪
谢京跃
王 路
张 辉
陈立公
陈 红(女)
赵 君(女)
赵志刚
常 颖
李晨辉
周恩全
刘瑞斌
廖扬发
马少刚(回)
蔡 翔
刘海静
李水仙(女)
 
 
 
 
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教代会
2009年专题会议列席人员名单
 
在职人员:
仲呈祥 
郑维林 
孙 杰
王温凤
姜纳新
夏和全
董桂华
曹银生
鲁景超
马桂芬
黄升民
 
李佐文
王保华
闵惠泉
曲宗生
柯惠新
周华彬
张绍刚
 
 
乔保平
孟子厚
夏征宇
张 勤
居继龙
胡国荣
于文华
 
赵子忠
 
离退休人员:
郭永泽 
李希维 
李益昌
李长法
杨桂兰
关铁忠
程玉岭
刘云华
曲海亭
毛蓉来
黄翠华
张光泉
张景绪
张秀英
 
孙中一
唐永香
施益群
李鉴增
宋修明
 
         
 
附件3:
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教代会2009年专题会议
代表团讨论地点
序号
     
副团长
讨 论 地 
1
第一代表团
机关一分会、机关二分会
薛永斌
刘守训
39号楼第一会议室
2
第二代表团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图书馆、体育部、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与网络中心
房 颖
周靖波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一层会议室
3
第三代表团
电视与新闻学院、广告学院、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刘 灵
王晓红
东配楼二层过街楼会议室
4
第四代表团
外国语学院、文学院
白岚玲
何 兰
32号楼二层217会议室
5
第五代表团
影视艺术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伍建阳
金北平
西配楼二层第一会议室
6
第六代表团
政治与法律学院、动画学院、媒体管理学院
高慧燃
贾秀清
31号楼三层院会议室
7
第七代表团
信息工程学院、理学院、计算机学院
刘剑波
杨占昕
综合楼六层会议室
8
第八代表团
后勤服务总公司、校医院、出版社
徐宝泉
马少刚
39号楼二层第二会议室
注: 1. 在职列席人员请到本单位所在代表团参加讨论;
   2. 离退休列席人员在南院老干部活动中心讨论。          
中国传媒大学职工内部收入分配调整方案说明
(2009年7月17日)
高 福 安
     
一、职工内部收入分配调整的目的和意义
二、《职工内部收入分配调整方案》架构及主要内容
三、《职工内部收入分配调整方案》的依据
四、《职工内部收入分配调整方案》形成的过程
五、希望代表们重点讨论的问题
 
一、职工内部收入分配调整的目的和意义
总体来讲,开展职工内部收入分配调整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加强人员的分类管理,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建立退出机制,保障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投入,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分配体制,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适应我校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的需要。
具体有以下目的和意义:
1、深化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内在需要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都明确提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重点和基本要求是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适应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用人制度,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用人机制和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机制。
20067月,人事部、财政部下发《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通知》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等文件,提出在事业单位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实现工资分类管理、完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这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建立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突出岗位绩效的激励功能,把过去的职务等级工资制变为岗位绩效工资制,这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次重大变革。在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岗位管理制度,明确了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为“岗变薪变”提供了政策依据。
此次职工收入分配调整,是我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是在充分调动教职工履职积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建立与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相配套的收入分配管理体系。
2、有利于健全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近几年,我校推行校内岗位津贴为主要模式的内部分配制度,实施多种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推行人事代理和人才派遣用工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增强教师职业竞争力、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推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还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有些改革措施还需完善,有些阻碍学校改革发展的体制与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例如尚未形成优劳优酬、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有效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这也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瓶颈”。
国家整体推进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为我们逐步解决人事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突破人事改革中的“瓶颈”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机遇。我校将借助此次内部收入分配调整,健全和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配套实施人员流动和淘汰机制,本次调整方案要求各单位根据考核结果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将本单位的3%5%人员进行校内转岗或校内外流动,进一步完善单位和职工考核办法,把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分配、人员流动紧密挂钩。进一步加强岗位设置与管理工作,合理定编、科学设岗、择优聘任,全面实行聘用制,推进岗位动态管理,破除职务终身制,形成激励、竞争、择优的环境,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将工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密切结合,根据“按需设岗、优化结构、精简高效”的原则,完善“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优胜劣汰、合理流动”的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高校建立和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将工作人员的劳动收入与其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相联系,将收入水平与科学的考核评价相结合,突出体现了绩效工资的激励功能。
3、有利于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健全和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
制度建设是大学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机制是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我校已初步建立了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但需要进一步完善,降低学校管理重心,把学院应该拥有的相应权力、利益逐步彻底下放到位,使学院真正成为拥有人、财、物等权力的办学主(实)体,同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学院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其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此次内部收入分配调整,完全实行校院两级分配管理体制,学校制定政策,宏观调控,核拨总量,加强指导与监督各单位制定教职工个人具体发放标准和发放办法,扩大各单位的自主权,充分调动各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4、进一步规范工资管理
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在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上,以聘任制为基础,以岗位管理为重点,以现代薪酬理论为指导,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的现代高校薪酬制度。岗位绩资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我校于2008年完成岗位聘用工作,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已执行到位。本次内部收入分配调整方案基本按照国家工资结构进行规范,提高我校工资总量额度,有利于下一步与国家绩效工资改革接轨。
5、有利于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此次学校职工内部收入分配调整突出体现激励功能,一方面激励广大教职工积极承担更多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任务;另一方面奖励取得高水平、标志性教学和学术成果,以及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创新团队建设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职工。本方案规定,各学院获得的教学、科研、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成果预算奖励的一半纳入绩效工资范畴。真正做到“按劳分配,优劳优酬”、“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的分配原则。
6、进一步提高教职工的收入水平
2001年学校推行校内岗位津贴制度,2003年调整了岗位津贴标准,对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稳定人才队伍等方面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竞争的加剧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我校现行的校内津贴分配制度弊端逐步显现,且近6年岗位津贴标准未作调整,教职工收入水平偏低,已难以适应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成为我校科学发展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因此,对现有校内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这不仅是广大教职工的愿望和呼声,也是学校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的需要。
此次职工内部收入分配调整,学校新增2200万元左右用于增加校内收入分配总量,调整后,人均年工资收入7.6万元,与08年相比,人均月增资1000元左右。
二、《中国传媒大学职工内部收入分配调整方案》的架构及主要内容
《中国传媒大学职工内部收入分配调整方案》共6章,6个附件。
第一章总则
5,主要介绍了《中国传媒大学职工内部收入分配调整方案》的目标、意义、原则、岗位绩效工资体系及适用的范围。
第二章绩效工资结构与总量
5,主要介绍了绩效工资总量的来源、绩效工资结构、绩效工资总量的宏观调控。
第三章绩效工资核拨与管理
6,主要介绍了教学单位、科研机构、机关与职能部门、由学校财政负担的直属单位、后勤服务总公司、经费自筹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的核拨办法
第四章 绩效工资发放与管理
14,主要介绍了各单位绩效工资发放的工作流程、双肩挑人员绩效工资发放办法、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分配、人员流动挂钩。
第五章 组织与领导
2,学校和各单位职工内部收入分配调整工作小组的组成原则及工作小组的职责。
第六章                    
5,介绍方案的执行时间等。
有六个附件:
附件1.中国传媒大学职工内部收入分配调整工作小组名单
附件2.中国传媒大学专业技术岗岗位性津贴核拨标准
附件3.中国传媒大学管理岗岗位性津贴核拨标准
附件4.中国传媒大学工勤技能岗岗位性津贴核拨标准
附件5.中国传媒大学对教学、科研单位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指导性意见
附件6.中国传媒大学对校院机关、职能部门、直属单位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指导性意见
 
这次内部收入分配调整方案的核心问题是工资结构,总量核拨办法。
1:工资结构对比表
调整后工资结构
调整前工资结构
岗位工资
岗位工资
薪级工资
薪级工资
津贴补贴
(按调整前的项目发放)
书报交通洗理费、政府特贴、教护龄津贴、提租补贴、托儿独补以及北京市下发的辅导员津贴等项目。
生活性补贴
市职务补贴、浮动工资、适当补贴、副食补贴、伙食补贴。
岗位性津贴
岗位津贴、第十三个月工资、年终各类考核奖、课时费、坐班费、各类与教学相关的教师补贴费用、各类劳务费、班主任与辅导员津贴(不含北京市下发的辅导员津贴)、导师津贴、研究生答辩委员费、研究生论文评阅费、各类教学、科研、创作成果奖励等所有非国家规范的津贴、补贴。
第一部分
(约为岗位性津贴的2/3)
第二部分
(年终奖)
第三部分
(预算奖励)
第四部分
(单位自筹)
 
2:调整后工资测算
举例说明:
某副教授,专业技术岗位七级,薪级17级,岗位性津贴档次为副高三档,本次工资调整后,工资情况如下:
v     岗位工资:按照国家标准发放,专业技术岗位七级为每月930元,全年11160元;
v     薪级工资:按照国家标准及本人任职年限、工龄等发放,薪级17级为每月341元,全年4092元;
v     津贴补贴:按照国家标准发放,书报交通洗理费69.5元/月,提租补贴95元/月,合计每月164.5元,全年1974元;
v     绩效工资:
(1)基础绩效工资
§         生活性补贴:按调整前的标准发放,市职务补贴750元/月,浮动工资352元/月,适当补贴165元/月,副食补贴10元/月,伙食补贴70元/月,合计每月1347元,全年16164元;
§         岗位性津贴:如果完成学院要求的平台性工作量,按副高三档岗位性津贴每月2040元,全年24480元;
(2)奖励绩效工资
§         奖励绩效工资第一部分(约为岗位性津贴的2/3):如果完成了学院要求的奖励绩效第一部分对应的工作量,可以拿到该部分工资,全年为24480元*2/3= 16320元。
§         奖励绩效工资的第二部分(年终奖):若年度考核为称职,则该部分工资参照原来第十三个月工资和年终考核奖的标准为:2712.5+800=3512.5元。
v     在未考虑学院奖励绩效第三部分(预算奖励)、第四部分(学院创收)发放给个人收入部分的情况下,该副教授的年工资总额为
11160+4092+1974+16164+24480+16320+3512.5=77702.5元/年(6475元/月)
与2008年度的收入对比,年增资13814元(月增资1151元)。
某副教授调整前后工资对比如下表3:
表3 某副教授调整前后工资对比
调整后工资
调整前工资
岗位工资930/*12=11160/
岗位工资930/*12=11160/
薪级工资341/*12=4092/
薪级工资341/*12=4092/
津贴补贴164.5/*12=1974/
书报交通洗理费69.5/月;提租补贴95/月。
小计:164.5/*12=1974/
基础
绩效
工资
生活性补贴:
1347/*12=16164/
市职务补贴750/月;浮动工资352/月;适当补贴165/月;副食补贴10/月;伙食补贴70/月。
小计:1347/*12=16164/
岗位性津贴(标准见附表1):
2040/*12=24480/
岗位津贴18000/年;
第十三个月工资2712.5/年;
年终考核奖800/年;
课时费8197/年;
班主任津贴789/年。
奖励
绩效
工资
第一部分(约为岗位性津贴的2/3):
24480/*2/3=16320/
第二部分(考核奖和13个月工资):2712.5+800=3512.5/
第三部分(预算奖励):
学院制定发放办法,暂不考虑
第四部分(单位自筹):
学院制定发放办法,暂不考虑
单位自筹
合计:77702.5/年(6475/月)
         年增资:13814
         月增资: 1151
合计:63888.5/
 
另外,如何给单位核拨总量在《职工内部收入分配调整方案解读》中给出了范例。
 
此方案是动态管理:
1.    单位编制和岗位情况是动态的,目前给各学院发放的定编定岗结果是09年6月的状态,每年会根据实际情况(学生数、教学计划、培养方案等)微调一次。单位的岗位数发生变化,核拨总量相应作调整,每年会根据变化微调一次。
2.    职工的岗位发生变动(含管理岗实职职务、管理岗位等级、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勤岗位等级)后的下个月起,绩效工资核拨经费进行相应调整,个人收入也应进行调整。
3.    管理岗位和工勤岗位职工任职年限发生变动,每年末由学校统一调整绩效工资的核拨经费,个人收入也应进行调整。
 
三、《中国传媒大学职工内部收入分配调整方案》的依据
1、符合国家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有关精神
20067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人事部下发了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及实施办法,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我校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已执行到位,津贴、补贴主要针对地区差别、行业差别等情况,由国家统一制定标准,统一部署,目前已完成离休人员的津贴、补贴的规范,即将规范退休人员和在职人员的津贴、补贴。教育部已就绩效工资部分制定了内部讨论稿征求意见,预计在下半年或明年初出台高校绩效工资方案。
国家有关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文件:
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办发[2000]15号)文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
人事部(国人部发[2006]56号)文件《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人事部(国人部发[2006]59号)文件《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
人事部(国人部发[2006]70号)文件《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人事部(国人部发[2006]87号)文件《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
人事部(国人部发[2007]59号)文件《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教人[2007]4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中编办、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等学校机构编制标准的意见(征求意见稿,2008年12月2日)》;
教育部《高校绩效工资分配指导意见(内部讨论稿,2007年12月21日)》;
2、我校已经基本完成定编定岗工作
为适应我校建设高水平传媒大学的需要,推进我校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编制分类及管理模式,合理确定各类人员结构比例,依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我校的实际情况(生师比、学生数、本科教学计划、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教育部对我校岗位设置批复的情况以及其它高校定编的经验,多次与各单位进行沟通,制定了《中国传媒大学定编定岗方案(草案)》。定编定岗方案与结果经2009619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我校各单位定编定岗的结果是绩效工资核拨的重要依据。
3、参考国家岗位工资标准
此次岗位性津贴核拨标准参考了国家制定的岗位工资标准、级差和比例。
4、参考我校2008年岗位聘用情况和2003年岗位津贴发放办法
2008年我校开展岗位聘用工作,专业技术岗位共14级,各等级的条件充分考虑了职称、任职年限、工作贡献及成果等。因此,此次内部收入分配制度调整方案中,专业技术岗位各档次的条件与岗位聘用的层级和级别均一一对应。
岗位聘用时,我校管理岗位按国家规定只有7级(39级),职级相对集中,资历差异较大,且我校尚未实现职员制。因此此次调整方案中,管理岗位和工勤岗位各等级的条件充分考虑了资历和业绩等,将管理岗档次细分为15档,工勤岗档次细分为7档。考虑到政策的延续性,部分管理岗的档次条件参考了2003年岗位津贴发放条件。
5、我校制定的单位考核办法、教职工考核办法为内部收入分配调整方案奠定基础
有效的高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应建立在科学的绩效考核基础上,我校于2008年底完善并试行了各单位考核办法和教职工考核办法,为此次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学校依据对各单位的考核来核拨绩效工资总量,各单位依据对职工的考核来确定个人绩效工资数额。
6、兄弟院校的经验和我校现状
此次内部收入调整方案制定前,我们调研了多所兄弟院校,学习借鉴兄弟院校的做法和经验,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研讨制定。
四、《中国传媒大学职工内部收入分配调整方案》形成的过程
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本次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于2008年初开始酝酿启动,成立了以分管人事和财务的副校长为负责人,人事处、财务处、组织部等多个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职工内部收入分配调整工作小组。
20083,工作小组制定了《中国传媒大学绩效工资改革基本方案(讨论稿)》,并经200841校长办公会议讨论。会议要求作进一步修改,控制人员经费总量,确定具体标准,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
20084月—20094,工作小组走访教育部、北京交通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等部门和单位进行调研。
同时,工作小组对我校教职工2008年的收入进行了全面的梳理,精确地了解了我校教职工的收入现状。
20094,工作小组制定了《中国传媒大学职工内部收入分配调整方案(讨论稿)》,并经2009421党委常委会会议讨论。会议提出了修改意见,并原则通过了该方案。
2009422200953 工作小组讨论并修改方案,测算相关数据。
2009542009522 人事处、工会共组织召开了各层次、各类型的内部收入分配调整方案座谈会和讨论会19个,参会教职工500余人次,提出千余条意见。
20095232009618 工作小组根据征求的意见讨论并修改方案,测算相关数据。
2009619 党委常委会讨论了《中国传媒大学职工内部收入分配调整方案(讨论稿)》的征求意见及修改情况。会议原则同意“方案”修改稿的有关内容,责成工作小组按照会议修改意见完善,并进一步征求意见。
2009620200973 工作小组给各单位下发了方案讨论稿,人事处、工会共组织召开了各层次、各类型的内部收入分配调整方案座谈会和讨论会8个,参会教职工200余人次,提出500余条意见。同时收到审计处、媒体管理学院、计算机与网络中心、实验教学中心、政治与法律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影视艺术学院、体育部等多个单位的书面意见。
200974200978 工作小组根据征求的意见讨论并修改方案,测算相关数据。
200979 党委常委会第三次讨论《中国传媒大学职工内部收入分配调整方案(讨论稿)》,原则同意该方案的有关内容,责成工作小组按照会议修改意见完善,并提交学校教代会讨论审议。
五、希望代表们重点讨论的问题
1、深刻认识此次职工内部收入分配调整的目的和意义;
2、如何完善学校对各单位的指导性意见;
3、如何完善人员转岗与流动机制;
4、对各单位核拨方案的建议;
5、各档标准与条件;
6、创新性建议。
 
 
 
 
 
 
 
 
 
 
 
一是从健全管理体制的角度看,这次职工内部收入分配调整是我校实现管理重心下移的重要举措。说白一点,每位教职工的收入多少会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在职能部门和学院领导手上。这对于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降低学校管理重心,使学院真正成为拥有人、财、物等权力的办学主体,增强学院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无疑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是从完善管理机制的角度看,这次职工内部收入分配调整是我校建构激励约束机制的一项基础性内容。大家知道,一般意义上的激励约束机制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那就是: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事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最终还要落实在有高有低、有奖有罚的分配制度上,从而有效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也才能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是从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角度看,这次职工内部收入分配调整是它的重要基础。因为这次调整将涉及到一系列管理问题:编制管理、人事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行政管理等等都要符合我校深化改革的要求,最终就是要打破“大锅饭”,实现质量管理、细化管理、全员管理。
四是从凝聚人心、凝聚力量的角度看,这次职工内部收入分配调整是它的重要保证。我看凝聚人心、凝聚力量无外乎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来入手。一方面全校上下要统一思想、统一价值观,拧成一股绳,为创建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而努力奋斗;另一方面切实提高教职工收入水平,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单纯依靠物质奖励肯定不能凝聚人心,但不考虑物质方面的激励也不现实。
当前,正是我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整改落实阶段。为什么要在这个时期全力推进职工内部收入分配调整工作?就是因为它绝不仅仅是管理工作,而是全局工作。是健全管理体制、完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是学校为教职工谋福利、办实事的具体措施,更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二、《中国传媒大学职工内部收入分配调整方案》是我校深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
我校以往也曾进行过收入分配制度方面的调整,但此次调整较之以往力度更大,牵涉矛盾更为集中,负责此次工作的相关同志很辛苦,不容易。
这个方案一是体现了中央精神。近一段时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任务和新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立足新实践,学校必须把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放在当今世界深刻变化和当代中国深刻变革的大环境中来审视,放在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大背景下来思考,放在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要求中来把握、来推进。事实上,我校在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已经先行一步,较早地实施了这次绩效改革。
二是符合我校实际。此次我校职工内部收入分配调整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学校如何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学校各级领导特别关心这项工作的开展,去年高福安副校长、吕锐副校长亲自挂帅,带头抓这项工作,学校还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工作的组织与实施,他们深入了解实际情况,认真测算研究,结合历史沿革和未来发展,制订出这一较为全面的方案。
三是体现了学校科学发展的要求。工作领导小组注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引导广大教职工积极支持此项改革工作,营造“人人了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有力保障了我校职工内部收入分配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正像刚才高福安副校长讲到的,为了这个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学校多次召开工作小组会议,深入研究和探讨职工内部收入分配调整工作。《中国传媒大学职工内部收入分配调整方案》三上党委常委会,党政领导班子多次就此方案进行集体讨论,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它毫无疑问地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要把好事办好,积极稳妥地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刚才大家已经对这个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发表了各自的意见,《中国传媒大学内部收入分配调整方案》已经获得代表们的原则性通过。下一步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关同志要根据代表们的意见认真修改方案并经常委会讨论最终确定;各个学院也要抓紧调查研究、数据测算和方案制定等各项工作;学校还准备适时召开工作部署会,提出具体要求,进一步推动《方案》的落实。总之,就是要把好事办好,积极稳妥地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我看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坚持改革的方向不动摇。收入分配调整是一项我校深化改革的具体举措,不仅方案中要体现改革精神,关键在于实施方案后的结果中更要体现改革精神。要真正做到优胜劣汰、奖勤罚懒,切实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一定也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特别是这个方案不可能做到完全公平、科学、合理,当然会有它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我们必须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方案》的落实,绝不能因为不同意见而改变改革的方向。
二要公平公正。这项改革涉及到全体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引起大家普遍关注。校、院两级班子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必须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虽然这项工作非常复杂,是一项系统工程,但我们要坚持将复杂问题简单处理(不是简单化处理)——这就是公平公正,它是解决一切矛盾的最佳办法。不公平公正会引发各种矛盾和问题,所以做这项工作的同志们一定要坚持一视同仁的原则,过程和结果都要公开透明。要以方案规定为指导,以教职工实际表现和业绩为依据,绝不能掺杂任何感情色彩,不能搞“暗箱操作”。
三要扎实细致地做好各项相关工作。把整体方案具体落实到各学院、各部门的每位教职工头上,这项工作涉及环节比较多,包括制订标准、考核评价、测算核准、发放反馈等等。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环节工作不实、不细都会引发问题,制造矛盾。所以各学院、各部门主要领导必须亲自抓,还要有领导和相关人员专门负责推进落实。在工作全面启动之前要进行统一培训,让相关人员了解政策和标准,准确掌握尺度,绝不能因为工作上的失误而挫伤教职工的积极性,影响改革的顺利进行。
四要善于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政策真正落在每个人身上时,肯定会产生矛盾和问题。解决的办法我看一是要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工作,取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共同推动此次改革;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方案不可能考虑到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如果在实施中发现《方案》本身确实存在问题,在符合大原则的前提下,可以协调解决;三是要不断完善方案和办法,使之更趋科学、合理,绝不能用简单的行政命令来解决矛盾。
四、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将推进民主管理作为我校办学的重要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落到实处。
1.教代会制度是现代大学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扬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我党的一贯方针。大学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更要加强民主管理。我校所有的工作和决策都与每一位教职工密切相关,只有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广大教职工智慧、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才能把学校的事情办好。我们今后的各项工作都要以每一位教职工赞不赞成、满不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代会制度是高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在学校改革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教代会充分发扬民主,使学校的各项决策科学民主、符合实际;另一方面还要将各项决策转化为教职工自觉的行动,动员、组织广大教职工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学校要实现科学发展,更要注意发挥教代会的作用。
2.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代会制度,畅通民主渠道、搭建民主平台,将民主管理的要求落到实处。目前,同高水平大学的要求相比,我校对教代会的重视程度和科学管理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我们必须把教代会制度建设和完善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升教代会工作水平,从计划组织、会议召开、提案处理、决议落实到教代会休会期间的民主参与,都要形成一套完备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使学校的管理更加民主、透明、公开,为建设高水平传媒大学创造规范有序的制度环境。
更为重要的是,发展民主绝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每年1-2次的教代会上讨论研究学校的重大发展问题。我们要在平时积极创造和拓展更多更好的民主形式和渠道,悉心听取广大教职工的意见与要求。学校各级领导都要知道广大教职工在想什么,有什么意见和要求。让大家通过不同渠道把真心话讲出来,将广大教职工对学校的关心和热爱转化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动力。学校各级领导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到广大教职工中去做调研,了解真实的情况,将民主管理真正制度化、规范化。
3.加强教代会自身建设,提高代表参政议政能力。作为学校和广大教职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学校改革发展中重大事务的决策参与者和听证者、咨询者,教代会代表的自身素质和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需要提高。教代会代表贴近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第一线,平时要注意发现和分析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注意听取周围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要更多地关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政策,关注高等教育界改革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关注学校的事业发展和工作思路、政策规定。这样,教代会代表在履行职责、发表意见的时候,才能超越自身和局部利益的局限,能够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提出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实际、更加有利于学校事业全面持续协调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因此,我们要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加强教代会代表队伍建设,提高代表的民主意识、民主素养,提高代表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学校广大教职工都要认识到自己是国家教育事业和学校的主人, 民主管理是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 管理好、建设好学校是自己的责任。要加强学习和交流,具备更加开阔的视野,树立全局意识。要通过卓有成效的教代会工作和民主管理的推进,使学校的重大工作决策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有群众的积极参与,形成政通人和、团结奋进的工作局面。
各位代表、同志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牢记责任,团结起来,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继续发扬中传精神,积极投身到学校的各项事业中去,为创建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教代会2009年专题会议
预备会议主持词
(7月17日下午13:25 )
李 焕 生
 
本次大会应到正式代表166人,实到 130      人,缺席 36    人。符合法定人数,可以开会。
 
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教代会2009年专题会议预备会议现在开始
代表审议并通过大会主席团名单
本次大会主席团由第一届教代会执委会委员和学校党政领导组成,他们是:(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俊杰、于利、王晓红、王晖、田维义、吕锐、吕学武、伍建阳、刘剑波、刘春梅、何兰、李培元、李焕生、李停战、苏志武、张育华、周靖波、胡正荣、赵怡、袁军、徐宝泉、高福安、梁郑丽、曾原纪、裴鸣
大家如果没什么意见,鼓掌通过!
 
第一届教代会2009年专题会议预备会议议程进行完毕
 
 
 
 
 
 
 
 
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教代会2009年专题会议
第一次全体会议主持词
(7月17日下午13:30 )
李 焕 生
 
本次大会应到正式代表166人,实到   130     人,缺席 36    人。符合法定人数,可以开会。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2009年专题会议现在开始。
请高福安副校长作关于《中国传媒大学职工内部收入分配调整方案(讨论稿)》的说明。
 
第一阶段大会议程进行完毕,请各代表团团长按照日程安排组织好代表讨论。
通知:1、第二代表团讨论地点由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一层会议室改到国交405会议室。
    2、下午1530召开主席团会议,请大会主席团成员和代表团团长1530前到综合楼904室开会,不要迟到。
 
 
 
 
 
 
 
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教代会2009年专题会议
大会主席团会议主持词
(7月17日下午15:30)
李焕生
 
各位主席团成员:
现在召开我校第一届教代会2009年专题会议大会主席团会议。
本次会议应出席人数25人,实到会   21     名,因事、因病请假    4 名,符合法定人数,可以开会。
本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有两项:
1、听取各代表团讨论汇报;
2、讨论通过大会决议(草案)。
 
Ø       现在进行第一项议程:请各代表团按顺序汇报讨论情况
(汇报完毕)
Ø       现在进行第二项议程:讨论大会决议(草案)
请李停战宣读决议(草案);
请主席团审议,若有意见请发表。
(稍停)没有意见(或意见发表后,请有关部门根据大家意见进行修改)。
大家鼓掌通过。
主席团会议到此结束,请大家到400人报告厅继续参加大会。
散会。
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教代会2009年专题会议
第二次全体会议主持词
(7月17日下午16:30)
高 福 安
 
本次大会应到正式代表166人,实到 129 人,缺席37      人。符合法定人数,可以开会。
 
现在举行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教代会2009年专题会议第二次全体代表大会
一、首先进行大会交流发言
八个代表团各派1人发言,发言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
 
(按顺序发言)发言人名字:
 
二、就大会主席团听取各代表团汇报的情况作一个简单说明。(请高校长讲)
 
三、下面请李停战教授宣读大会决议
有意见的请发表,(稍停)现在进行举手表决:
同意这个大会决议的代表请举手,
不同意的请举手,(如果有,当场宣布人数)
弃权的请举手。(如果有,当场宣布人数)
本次表决按照教代会选举规则,同意人数已超过应到人数半数以上,全体代表鼓掌通过。
 
四、下面请党委书记李培元同志作总结讲话
 
刚才李书记结合内部收入分配调整方案出台的背景、目标及其重要意义做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领会贯彻。相信《方案》的实施对规范我校职工收入的分配和管理,充分发挥工资薪酬的激励导向作用,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会起到重要作用。(此段请参考)
 
本次大会议程全部完成。现在我宣布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教代会2009年专题会议胜利闭幕!
通知:1、会后请各代表团把讨论记录本交到主席台。
      2、会后老师们可以就近组合打出租车回家,的票于722(周三)前到校工会报销。
散会。
 
 
 
 
都希望尽快落到实处。因此今天召开教代会专题会议,提请代表共同审议。例行教代会仍安排在11月份举行。
按照规定,教代会专题会议议题明确,程序可以适当简化。本次教代会专题会议只有一个议题,因此预备会议上通过大会议题的程序可简化,只进行通过大会主席团组成人员名单的程序。正式会议只集中讨论审议《中国传媒大学职工内部收入分配调整方案》,例行会议中的听取校长工作报告、主管副校长财务工作报告的议题和受理教代会代表提案工作也不做安排。以上情况,已经教代会执委会和代表团团长会议通过。在此特向全体代表说明。
本次大会应到代表166人,实到代表      ,因事因病请假缺席      ,符合法定人数,可以开会。
下面召开预备会议。
 
 
 
 
 
 
 
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教代会2009年专题会议
各代表团讨论纪要
 
 
时间:2009年7月17日
主题:讨论《中国传媒大学职工内部收入分配调整方案(讨论稿)》
 
 
 
第一代表团讨论纪要
机关和职能部门五点建议:
1、希望学校对机关部门多一些指导性的意见。
2、转岗3%和5%的,操作办法需要学校制定细则
3、科研机构大概100多人,奖励绩效部分要自筹,这一部分也有强烈的反应,要区别对待。
4、从绩效划拨总量上看比较少
5、管理岗问题,一个是职称和职务,要预留空间,二是专业性比较强的走职级的,选择管理岗,通过比较出现差异性,体现在个别人身上,感觉科级干部怎么考虑年限的问题,处级考虑年限,科级年限稍微长一些。
限制管理岗,工作责任和绩效不匹配。代表建议,工作年限怎么体现,最好不要在绩效里体现年限,换一种方式,现在有一种认识,到教育职员制还有一个过渡,
 
 
 
第二代表团讨论纪要
1、教辅单位没有创收,相对固定,同类单位的差距太大,学校能否有相关的政策平抑这种差距
2、计算机网络中心,无专业、无学生,在奖励绩效部分如何分类指导?网络中心的很多工作超过平台工作量,尤其在重大节日和敏感期,别人越是休息,他们越忙。
3、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不属于机关和直属单位,属于纯粹的教学单位。对于单位的定性,划分为机关和直属单位不妥,应归于教学单位,
4、3%和5%的人员流动,怎样合理操作?
 
 
 
第三代表团讨论纪要
1、学院授课教师的讲课费是由学院自己制定还是有学校统一安排?教师虽然拿了岗位津贴,但不爱上课,课时费太低,教师上课没有积极性,如何鼓励为本科生、研究生讲课。
2、基础工作量超出部分才有课时费是许多教师争论的焦点问题。新政策实行后重心下移,矛盾下移,容易引发混乱。学校如何制定政策才能使执行起来具有可操作性,才能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没超编单位3%,超编单位5%校内外流动,学校需要制定更具体的政策,避免人员流动中出现不和谐的问题。
3、无论分配方案还是校内人员流动,必须经过全体讨论表决通过,这样才能体现校内民主,减少政策实行的阻力。
总体上说,新方案对二级学院的经费支持力度很大,对比过去的政策学院创收的压力减小了。新政策以激励为主,很振奋人心。
4、教学、科研超工作量相对容易计算、教辅、管理人员的超工作量是如何计算的?如辅导员到宿舍值班?管理岗人员的加班?学校是否下放自主权。
5、各学院应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先把自己一年下来所有工作量进行测算,然后制定详细标准。
有时候少工作量并不是教师自身的原因,可能是学校课时安排上的问题,学校可以安排少课时量的老师通过科研和指导工作来补工作量。
对于发放办法每个月都进行调整操作难度很大,建议平时只发放基本绩效,奖励部分按学期或按年发放。
6、先测算工作量,经过考核后下一年度发放比较容易实行。而且对于学校的考核方法仍旧实行称职与不称职的评定不太科学,建议根据工作总量来定。
7、研究生和导师分属不同学院,津贴应该如何拨付?
8、各学院制定自己的实施办法,可能比较麻烦。以前档次在四档之下的岗位津贴发放由学校和学院各分摊50%,在改革之前各学院经费来源十分充足可以完成经费自筹的部分。改革后学院经费已不是很充裕,在完成学校要求的自筹经费外已没有提高发放经费的空间。
9、广告学院听课进修班很多、播音的专业进修班层次多,各学院的实施办法各有千秋,但非常困难。
10、学校决定在9月1日实施新方案,学院执行会有压力,可能很难完成。
11、建议学校推行单位试点,然后慢慢推广到全校执行。而且学校教师对方案的理解和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慢慢推行,建议学校考虑。
12、横向纵向的科研经费管理应有所不同,以便于与合作单位更好的合作与沟通。
 
 
第四代表团讨论纪要
1、学校实行绩效工资后需要对工作量有标准的测算,例如外国语学院的问题,有的专业如英语要定工作量,,但有的语种不是年年招生,所以存在完不成工作量和超量工作的情况,所以不能一刀切。08年的工作量考核定的标准较低,有的课上不了,有的课排不下去。
2、学校给公共课拨的经费是按全院还是按人数,如果是按人头拨付理论上应该人人承担公共课,外语学院很多老师都能上英语课,其他能上公共课的老师有义务来完成公共课,而且不能就着老师开课,应首先完成大英的基础课,现在大英的老师全部超课时,如果其他专业的老师不承担大学英语的工作量,那么经费就不应该按照人头来分配,学校给的指导性意见应对核拨增加的2/3中的20%-30%进行指导。
3、人员转岗的可操作性很低,如何确定那3%的人员?
4、对于基础学院没有创收的情况建议学校提高核拨量。
5、如果根据生源数核拨预算,文学院的生源数少,而有的学院生源数多,两者不能相互比较,所以建议学校考虑根据对基础课教学的贡献来核拨预算。
6、月度考核的可操作性不强,建议实行学期考核。奖励工资部分的项目太多,应该具体量化、并简化,既然有工作量考核,那就按考核结果计算,现在这样执行容易制造矛盾。
7、学校如何对学院进行考核,学校没有细则,
8、学校核算标准不准确,老师们都在超课时、但我们又是超编单位,而且考虑到我们学院的专业方向太多。如何核算学校应该有个说法,差距太大。
对于工资标准的讨论,有些办公室人员、教学秘书工龄有20年绩效工资却相当于入校2年的人的绩效工资。
9、有的讲师20年,却不能参照管理人员年限的照顾方案,学校应该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年限有所体现。
 
第五代表团讨论纪要
通过对《方案》的实施,将对我校深化改革、健全机制、规范管理产生积极作用,有利于加强人才培养与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
代表们认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应制定一系列具体的法令性文件,作为各二级学院的执行标准,文件中应给与二级学院的执行工作提供政策保证,明确大学与学院的“责、权、利”,学校考核学院工作的标准、细则、依据。
对于艺术类学科,应制定不同于自筹经费的部分,应给与政策保证倾斜,做到“分水养鱼”,我校课时费标准过低,青年教师收入较低,《方案》的实施有利于改善这种情况,希望能够不断出台后续政策文件,不断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
 
 
第六代表团讨论纪要
1.学校对各学院的核拨标准应考虑学院的学生人数,承担教学学时数。绩效工资主要应体现在二级学院对教职工的工作业绩评价上,学校对各教学单位的考核方面不应该差距过大,否则会造成新的不公平。
2.奖励绩效中的“岗位津贴总量的2/3应当体现的是奖励,而现行方案将与学院的岗位津贴总量挂钩,不合理。
3.我院以公共课为主,新方案实施后,公共课老师课时费没有了,大部分人的收入勉强持平,收入减少。管理人员分的非常细,不同岗位与级别有衔接,但专业技术岗位也应分得细些,不同的职称之间也应由衔接。
4.许多学院的教师任课任务非常重,授课效果好,但职称上不去,如果只考虑职称,对他们是不公平的,不能体现对一线教师的尊重,应借鉴管理岗更细化、更人性化、更符合情理。
5.像我们学院(转型的基础学院)的奖励工资拨款比以前实际上是减少了45%,一次分配少了,而此分配更不合理,拉大了我们与其它学院的差距,建议100%拨付。
教师档过粗,应考虑老讲师、老副教授、老教授的任职年限,而他们实际是教学科研的骨干。
第二十条第二、三款:教学事故和处分不是一个性质问题,事假扣发标准偏高,可能失去意义。
6.最大的问题是岗位津贴的2/3没有考虑工作量,工作量越多,奖励越少,不利于鼓励老师上课。
7.具体的制定标准应解释清楚;现有的方案管理岗的标准高于专业技术岗;第四页第十一条“奖励绩效工资的第三部分•••”,语法表述不当;第二十条第一款“重大影响、缺失”的具体标准没有,第三款:停发的岗位津贴是指原岗位津贴还是降职后的岗位津贴?
8.学校应具体测算每个人的工资变动情况,统计出在平均增长数上下的人员数量和比例分布。
9.这个方案体现公正不够
10.一些独立核算的单位—经营性单位反而工资增长的最多。
11.象政法学院这样的基础教学单位,按方案执行收入实际会降低;以后教学任务难安排;本人(四级教授)收入实际减少了;老实讲老副教授不考虑任职年限非常不合理;附件2:员级档应该为“初级三级”。
 
 
第七代表团讨论纪要
1.方案考虑实际,考虑到广大教职工的实际情况。下一步各院制定实施细则还要做许多工作。
2.方案中对横向课题的奖励政策体现不够,社会服务成果也体现不够,应给予学院一定比例奖励。正处8年、副处4年任职一定年限晋升相应级别,而教师由于正高名额有限,晋升难度大。
3.学校下决心改革是件好事,是改革成果。方案本身各方面考虑很周全,科学合理,能达到改革效果。建议:针对附件奖励绩效工资不宜过细,给学院以空间。横向科研奖励,社会服务应予以奖励。
4.行政与教师同一档,教师岗位偏低。如管理四档 3600,正高四档3210。
5.个案:许老师(许信玉) 原3600元,现3200元,望学校对个案给予考虑。
6.此方案意义重大,落实科学发展观,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具体体现。行政级别几年后可晋相应的级别,可有的讲师、副教授科研能力差,但教学认真,效果好,但他们只能拿级别工资,是否考虑年限的问题。承担基础课拨20-30%,建议删去括号表述,学校应从该单位教学工作量、对学校的贡献和创收情况综合考虑。
7.针对奖励机制中的方法,建议参照兄弟院校作法,将科技发明专利视同SCI,并给于奖励。
8.奖励绩效工资中第四部分,原校院三七开,其中10%放入事业经费,由于事业发展,在管理重心下移后,希望10%由学院支配。
9.在学校下发的文件中一直讲对退休教职工给予关心,给予同样待遇,在这方案中没有涉及,望学校考虑,让他们同样享受改革的成果。
 
 
 
第八代表团讨论纪要
1.认可基本方案,改革方向迈出了一大步,是受人拥护的。
后勤方案,按学校各类方案测算,如按目前方案,后勤职工仍有51人低于目前收入水平。
后勤自行制定自己的方案(如按学校方案,有人降低),后勤档次低(客观现实)
学校会给一个合理的增长比例,后勤要给出一个完整的方案,待进一步确定。
后勤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方案
2.学校方案针对全校,不会面面俱到,后勤要提出自己的想法要有理有据。要实事求是,必须要稳定、可持续发展,要认真提自己的想法,为下一步做微调预留出空间。
要站在学校的角度,要站在自身的利益,提看法 ,如是反馈上去。积极的思考、认识,代表这个团体的看法。
对方案每一稿都认真研读、思考,第三稿以前的二稿更完善,站在后勤角度看问题,可改进,更趋完善。真正认识这次方案的意义。
学校的方案与后勤的具体情况如何,结合先考虑到激励机制,又考虑到实际情况,后勤将根据自己的情况进一步学习。
3.结合学校医院具体工作,工作量化,如何量化?究竟多少人要完成学校的医疗、保障情况?目前校教职工、学生与校医生比例相差甚远(30余人,包括临时工),每600人要配备一医务人员,现核准为22人(正式),聘用10人,此10人费用校方如何拨发?具体如何核算?
医务的工作量(如非典、甲流)的非正常医务工作量,如何解决?(加班太多,目前不能说报酬,终不是个事)。目前一天加班费用为每天6元钱,是很多年的标准怎么提高额度(加班)?有些额外的工作,有些微少的报酬也要交到校财会(这工作是可不帮助人家做的)。
总之,校医院有不少待遇的难点,目前不好解决。
4.出版社目前收入、管理情况是自筹经费
5.校医院问题(合同制)与人事处商量否?临时工收入低(收入怎样体现价值),如何增资问题? 后勤按协议,出版自筹经费(企业化),校医院有些在编外人员与后勤有相似之处,尽快制定相应规定。
6.编外人员的保险,自己担一部分,校方担一部分,现在保险额度提高,自己承担越来越多。加班费用问题?创收部分如何计算?如何争取过来?(现在补在加班费用里边)
7.后勤公司创收项目、校医院都存在一个如何定位的问题,具体情况可以和学校去谈,要政策,人事待遇问题,同工同酬。